根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苏政办发〔2019〕88号)的规定,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正式启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时间
网络申报时间为:2025年3月11日9时开通网络申报系统,我校申报者请于3月24日之前在系统完成提交。
纸质申报材料集中受理时间为:2025年4月20日前向社科处提交,逾期将影响向省评奖办报送材料。具体报送材料见附件2。
二、申报范围和要求
(一)申报成果范围
1.本省作者自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出版)或完成的成果。
2.本届评奖包括以下成果形式:
(1)著作(含专著、译著、工具书、古籍整理等);
(2)论文(含理论文章);
(3)研究报告(含调研报告、咨询服务报告等);
(4)普及读物。
3.不予参评成果:
(1)存在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研究导向问题的成果。
(2)违反学术规范或者著作权存在争议的成果。
(3)往届已申报参评的成果。(已参评成果且未获奖成果再版的,其修订、增补内容须超过 30%,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可再次申报参评。往届已申报的连续出版物、获过本奖后新出版的年度版本的成果不予申报。)
(4)教材、教辅读物和文学艺术创作类作品。
(5)已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的成果。
(6)涉及国家秘密的成果,特别是涉密的咨询服务报告类成果。
(二)申报成果分类
1.本届评奖受理申报成果范围包括:1.马克思主义(含党的创新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思想政治教育);2.政治学;3.哲学;4.语言学;5.文学;6.艺术学;7.历史学;8.法学;9.社会学;10.新闻传播学;11.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12.教育学(含心理学);13.体育学;14.经济学;15.管理学;16.决策咨询(含研究报告、咨询服务报告);17.普及成果。申报人应根据成果内容,对照省社科奖申报平台的各申报评审组所含学科分类,自行选择申报评审组。
2.如申报成果为交叉学科成果,可备注两个主要交叉学科,并选择主要学科申报。
3.所有翻译类成果一律选择语言学组申报参评。
(三)申报成果要求
1.所有申报参评的成果,申报人须作出著作权权利归属书面承诺。对著作权存在争议的成果,还须提供具有著作权法律效力的文字证明材料。
2.多卷本和连续出版物原则上出齐后,以整体成果申报参评,参评时间以最后一本出版日期为准。各卷册、分册或者年度报告等阶段性成果如已申报参评,则其他阶段性成果和整体成果不得再次申报参评。
3.同一学科的丛书可作为一项研究成果由丛书第一、第二主编(总编)统一申报参评,申报时以该丛书中最后一本(卷、册)出版时间为准。丛书中独立完整的著作也可以单独申报参评,但须征得丛书主编(总编)同意。丛书中单册申报后,丛书不得作为整体申报。
注意事项:丛书中独立完整的著作单独申报,须征得丛书主编(总编)同意放弃丛书统一申报,附相关书面说明、丛书主编签字。
4.系列论文可以整体申报参评,但须标题(或副标题)相同、发表刊物相同、主要作者相同。
注意事项:系列论文必须是同一期刊上发表的、同一主题系列的,不在同一期刊或同一期刊上发表的相近主题论文不得作为系列论文申报,只能以单篇论文申报。
5.公开出版的同一专题有较强系统性的个人论文集视同于学术专著申报参评。集体论文集、报告集只能以其中的单篇论文、研究报告申报参评。
6.在报纸、电子期刊上发表的理论文章,以首次发表成果名称、作者署名及时间为准。
7.研究报告(含调研报告、咨询服务报告等),申报参评时须提交有关部门采纳应用证明材料。
8.普及成果限定为纸本图书形式,申报参评时须提交成果效果和社会影响证明材料,包括图书发行量、书评、相关新闻报道、受众反响等。
9.以外文公开出版、发表的成果,申报参评时应当提交中文全文翻译,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须提供期刊原件或电子版原文打印件,论文DOI(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在线查询打印件、论文收录与引用检索证明。译著须附外文原版书一章。
10.在境外(港澳台地区及国外)出版、发表的成果,须提供申报者所在二级单位对成果政治方向证明材料。
(三)申报者范围和要求
1.申报者须为我省个人(成果申报时间截止前,参评成果作者人事关系应在我省),署名为单位集体的成果可由成果主要参与人进行申报。
2.与我省单位签订劳动协议,人事关系在我省单位的港澳台和外国籍人士,其申报成果署名为我省单位的,经单位人事部门提供人事关系证明,由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向省社科联评奖办申请协助申报。
3.每位申报者限申报参评1项成果。申报人须是该成果的第一或第二作者(含通讯作者),公开发表(出版)的成果以版权页为准,内部成果须是课题负责人或报告撰稿人。成果获奖后其奖励证书以实际署名顺序为准。
四、申报方式
(一)网络申报
1.本届评奖采用网络申报方式。公开发表和出版的成果,须 按照申报系统提示要求上传成果全文电子版,以及相关附件材料电子版。决策咨询类成果通过申报网络填报,以纸质形式报送成果及附件材料,不在申报系统中上传。
2.多卷本著作成果,可在申报系统中分册上传,或将全套电子版以拷贝方式递交省社科联评奖办。
3.申报网址:https://shekelian.ldxx.top:8091/skps/index.html,或通过江苏社科网(http://www.js-skl.org.cn)链接进入相应申报平台。
(二)网上审核与申报公示
高校科研院所科研管理部门对申报成果进行线上预审并推送至省社科联评奖办。经省社科联评奖办初审通过的成果,由申报单位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 7 日)。
(三)材料报送
本届评奖继续采用网络申报,申报者仍须提供纸质申报材料。报送的申报参评成果材料无论获奖与否,均不退回。
具体申报流程为:
1.申报者进入省社科评奖申报系统页面,按申报系统提示进行网上申报,登录地址https://shekelian.ldxx.top:8091/skps/index.html,或通过江苏社科网(http://www.js-skl.org.cn)链接进入相应申报平台。
2.下载并打印《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表》(网络评奖申报系统自动生成)一式两份,申报人签署著作权承诺。
3.申报成果为公开发表或出版的,报送申报表、申报成果一式两份(原件1份,副本1份)。其中:
(1)申报成果为期刊论文的,第二份成果可以提交包括刊物封面、版权页、目录及正文的复印件。
(2)在国外期刊发表论文,作者只有电子版没有纸质原件的,须提供电子版原文打印件、论文 DOI 在线查询打印件
(3)申报成果为非公开出版发表的内部成果的,须报送申报成 果、申报表以及相关附件材料一式两份。
4.申报者还需提交《赌博网站人文社会科学类项目及成果评奖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承诺书》1份,该承诺书由社科处将待网络申报后向申报者单独发放。
如申报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参考附件:《江苏省第十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答疑》。关于评奖政策和工作细节、申报工作要求等未尽事宜,欢迎致电社科处办公室。办公室:文新楼438,联系人:殷孜、林芳强,联系电话:88510162、88510163。
社科处
2025年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