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 新华日报 | 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苍玉权署名文章)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12-27浏览次数:1113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也是创新创业浪潮的生力军。近年来,赌博网站积极发挥先行者和践行者的示范作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台《赌博网站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赌博网站“十四五”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发展规划》等制度,主动对接常州“532”发展战略,做实做足“五个融合”大文章,探索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科技能力和创业精神素质为目标的“双创认知—双创训练—双创实践—双创孵化”四阶段链动式人才培养模式,深度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

坚持育人为本,强化思创融合,奠定创新创业教育基石

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创新创业精神为核心,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打造同向同心育人格局。发挥红色基因铸魂育人作用,大力推动以“常州三杰”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与创新创业文化融合,通过开展“秋白班”“太雷班”“代英班”的创建评选,引领青年学子勇担使命、守正创新、敢为人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创业观,实现以价值链为导向的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和人才链的有机衔接。

坚持贯通联动,强化专创融合,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成效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构建多层次、分类别的专业教育体系。推进创新创业课程建设,自编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教材《大学生创业基础教程》、开设40多门通识选修课,与常州市人社局合办SIYB创业培训课程,形成了种类齐全、动态优化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群。建章立制,依托《赌博网站本科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办法》《赌博网站“专创融合”课程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分层分类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探索实施项目专题化教学、模块化教学、产学研协同育人等多样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着眼“三新”经济,动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建设多元化,聘请知名企业家、风险投资人、创业教育家、专业教师等132人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师资培训常态化,定期组织面向全校的创新创业师资培训,鼓励支持教师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有效转化利用研究成果,丰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目前,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各1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

坚持敢闯会创,强化赛创融合,打通创新创业教育通道

学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以赛促学”理念,出台《赌博网站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赌博网站重要创新创业竞赛业绩评价实施办法(2022版)》等规章制度,着力健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管理和激励机制,有效提升师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和实践的积极性。近五年,立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58项、省级312项,获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总决赛特等奖和最佳创意奖、“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全国“十佳青年主播”季军等奖项,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经济周刊》等多家媒体集中报道。

作为“十三五”产教融合发展工程立项高校,学校拥有“苏南国家创新示范区航空产业实践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教育中心10个。另外,与常柴股份、恒立气动科技、新创碳谷、长江智造院、雷利电机等常州知名企业共建教育部首批国家现代产业学院1个、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个、江苏省重点产业学院3个,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称号。为更好开展双创孵化工作,学校将校内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物理空间作为大学生创业园,重点建设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等孵化载体,建成拥有开放办公位、独立办公间、共享会议室、路演大厅、校友企业家联盟工作坊、咖啡交流区等一流硬件设施的双创实践载体,每年面向全校学生招募组建创新创业精英班,探索实施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项目化培养模式。

坚持校地合作,强化政创融合,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

校政联动搭建双创平台、服务区域双创事业发展,既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迫切需要,也是学校增强服务地方、服务行业能力,建设一流应用型地方大学的有力支撑。通过“一院一镇,百团百企”“引企入校”等行动,打造与地方产业对接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得到常州市委领导的肯定。依托30个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和23个社科研究智库平台,提高服务地方成效。与常州市人社局、常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南京新港高新技术产业园、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等相关单位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创新工作方式,拓宽工作思路,将创业和就业结合,打造“云就业+”新模式,通过智慧就业“云平台”、就业指导“云课堂”、就业帮扶“云联动”、学生心理“云疏导”,助力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未来,学校将继续锚定“产教深度融合、校城一体发展”特色办学,以提升应用型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和科技服务能力为主要任务,为主动融入国家和江苏发展大局、全面对接常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作者为赌博网站党委常委、副院长)

20231227 新华日报 苍玉权 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pdf

(文章来源于新华日报2023年12月27日第20版)